微博与微信的生态之战在2013年将愈演愈烈,而围绕生态的布局背后,是新浪与腾讯两家国内互联网巨头在新商业版图的争夺与圈地。
2012年,“微博”与“微信”成为互联网上最热的两个产品词汇。截至目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4亿,日均活跃用户量超4000万;而成立仅两年的腾讯微信注册用户也已近3亿。
高速的用户增长也带来了业界的更多思考。一名投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微博与微信给新浪与腾讯两家公司带来的价值首先表现在移动领域。资料显示,微博有60%的用户流量来自移动端,有望成为新浪未来最主要的用户平台。而腾讯在QQ用户增长率放缓下,也急需寻找新的用户增长动力,而微信能够在移动端为腾讯的外部用户扩展发挥作用。
微信与微博在移动端的良好表现,为腾讯与新浪两家国内互联网巨头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但有评论指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二者在两家公司的战略地位也会面临摇摆。
这种担忧尤其表现在过于依赖广告营收的新浪上,一旦微博无法依靠商业化自我输血,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新浪是否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微博的发展?曹国伟(新浪前CEO)预计,2012年新浪对微博的整体市场投入约1.6亿美元,而2011年该笔投入也在1.2亿美元上下;财报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新浪微博广告收入约2000万美元,占新浪整体广告收入的16%。也就是说,新浪微博仍处于战略投入阶段。
虽然目前微信尚未有商业化的营收数据披露,但在南京广告公司看来,微信凭借更强的好友关系机制,在腾讯的母体下,更具商业想象力。
上述投资者表示,当一个产品的用户数足够大的时候,其对于公司的意义将发生改变,而腾讯正有意将微信往新入口平台的方向走。
负责微信本地商务服务的戴志康表示,商业化的基础前提是需打造一个信息的闭环,只要交易信息的完成链条在微信平台上产生,那么微信自然拥有对交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尝试变现途径。
在不断的产品演变中,微信对于腾讯的意义已不再仅作为移动端的通讯工具而存在。目前,微信已增设了公众账号、朋友圈和开放平台,并有望打通腾讯支付财付通,正在朝着IM+Twitter+SNS+API开放接口+PayPal的新入口平台方向走。
但公众账号并不意味着微信要转型媒体。通过二维码扫描关注公众账号,微信可将线下的商户以信息组织的形式与线上用户端形成闭环;其次,让商户通过微信直接触达用户,也有利于商户对用户的消费管理。此外,公众账号这种媒体属性的注入,也有助于微信在平台角色上强化用户黏性和用户停留时间。
“从用户停留时间看,微信已对微博造成了威胁。”2012年11月,曹国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将腾讯微信与新浪微博的竞争带入高潮。
事实上,新浪微博在商业化探索上与腾讯微信一步一步的布局演变大有趋同之处。新浪微博在单向关系的基础上,也开始有意识强化用户的双向关注,并通过开放平台和本地商户的账号引入,以及与其自身支付的整合,来打造Twitter+IM+SNS+API开放接口+PayPal模式的平台,从而强化对用户交易信息的闭合。Hitwise于2012年10月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有8.6%的输出流量指向电商及本地生活信息网站。
一名产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业务层面,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在商业化上均有大量机会;但从组织人事方面出发,腾讯显然没有新浪表现得那么急功近利。“把关系做小,更看重用户体验”,是微信负责人张小龙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果您需要专业广告服务,请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