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文化里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几千年来都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分辨做人对与错的根本标准。
道家文化中有“有则无,无则有”,“钱财乃身外之物”;
佛家又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是故,中国的商业文化里就有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
从我们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深受上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文化教育,所以,大部分中国企业和中国人都崇尚要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是故做事也先讲对于错,不管得与失。
记得有一次我与一位已退位下来的广东省某企业老总聊天,80年代和90年代这家公司很大,每年的营业额达一百多个亿,但不到十年时间这家企业就破产倒闭了。我问这位已经退位在家的老总他们公司原来做什么生意,他笑着跟我说:“只要是亏本的生意我们都做。”这句话令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很好奇,也很耐人寻味!
又有一次,我到广西一家生活用纸企业跟他们的老总谈话,谈到投资问题,这家公司老总说打算在全国8个地方要立项开分厂,投资大概要十多个亿。我说市场还没有开始运作,怎么一下子投那么大的固定资产,盈亏什么时候才能平衡?老总回答说,我们公司只要流程对就行,盈与亏不用过多考虑,也没有太多责任。
两家公司的做法与理念都令我寻思,令我费解。只讲究对与错,不讲得与失,真不愧为中国某些企业的特色。
其实,现在许多中小型企业也有这样一种理念:只要流程对,不管得与失,不管盈与亏。对员工也是这样要求,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整个公司都没有说只要业绩,只要赢利,不要对错。
按现代商业文化理论来说,做企业首先就要讲究得与失。所以,同样做老板的首要具备的也是得与失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企业要讲得与失?
我们知道,运作企业和管理企业无非是企业能否使得到生存和发展,没有赢利,企业就意味着关闭。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赢利,没有赢利的企业只是匆匆过客。但要基业长青,赢利就要讲究得与失,可以失什么得什么,这都是老板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失小利得大利
失小利得大利,这是所有能够成就大事业之人必备的思维模式。小人得小利,易喜形于色,小人失小利,易怒于言表,小得小失沉不住气。失小利而得大义,舍小财而得大爱,不失为一种经营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样,经营事业一样要舍得,有舍才有得,大舍才有大得。舍出了金钱,得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是值得的。当你遭遇困境时,会有许多朋友来到身边为你鼓劲、为你加油、为你呐喊、为你助威、为你祈福,你的心是亮的,你的手是暖的,你就会突破重围,摆脱困境,获得重生。经营企业如果连小利都舍不得付出,这样的老板是很难有什么大志向的,也就是目标肯定不长远、不厚大。小利也不能分给众人,那大利更舍不得。所以,我们追随老板一定要追随敢于舍小利的老板,而不是斤斤计较的老板。
因为,失小利是所有成大事、做大生意之人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之一。
第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如果您需要专业广告服务,请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