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深阅读】再论董雷赌局:格力的终结者不是小米,是海尔

发布:南京广告公司 | 时间:2013-12-26 16:40:16 | 热度:133
  i]【导读】12月15日,《管理智慧》的原创文章《董雷赌局,马云赢了?!》(欲阅读全文,请先关注微信公众号“管理智慧”,ID:shzb2010,输入数字“58”查看。)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虎嗅网等微信自媒体、热门微博纷纷转载、推荐。许多企业界、媒体界的朋友来电来信或者面谈交流,新浪财经由此邀请本文的作者白刚先生携《管理智慧》在《意见领袖》开辟专栏,期望推进持续深度的专业探讨。今天,白刚先生应广大读者要求,进一步梳理思路,结合交流新悟,将更加完整的思考再次推出,以期和大家深度交流,并借此表达对上文中所涉人、事的真实心迹,以及对广大读者的感谢!

  正如他说的:“我希望格力能做出改变。从内心讲,我希望自己赌输,我更希望看到格力与小米的共同成长。那将代表中国企业的整体崛起!”——这也正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争论的结果并不重要,其中表达的深奥主题、深刻问题、逻辑真理才最重要。这也正是本文奉献的重要智慧!  

  深阅读专家:白刚,包政先生的弟子,管理智慧运营团队成员。更多来自包政团队原创和推荐的精华内容,请关注查找微信公众号SHZB2010。[/i]  

  近来有很多朋友来电讨论那篇评论董雷赌局的文章,推动我重读了一遍。然后就很为言辞的刻薄而不安,在此郑重向董明珠女士致歉!当然,我还是认为我讲得有些道理,我希望能引起包括格力在内的本土企业的深层思考——这也正是我的本意。

  同时,也向之前我无意中伤害到、以及以后可能会伤害到的企业致歉,请求原谅!我无任何恶意,只想明确而直接地表达我的认知,与各位交流和讨论。囿于知识、信息或角度等局限,我存在偏见,观点并非都对,但我保证所有的言论都出于真诚。我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其一,做有用的人,而非有名的人;其二,做管理者的诤友,而非良师。

  我们希望把《管理智慧》建设成最受管理者欢迎的互动学习社区,希望它能推动企业做出改变:少走些弯路,最好能一次做对,尤其要避免死于无知,继而能够持续成长。这正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工业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组织,而企业是组织的主要形态,企业兴则国兴。

  回到主题,我继续与各位朋友讨论:为什么格力的理念代表落后,而小米则代表未来。  

  一、历史上,格力胜在真诚

  上篇文章中我提到董女士说错了,格力胜不在工厂,而在品质。进一步延伸开去,格力不是胜在品质,而是对顾客的真诚。品质只是真诚的外在表现而已。这一点,格力值得所有本土企业学习,包括小米。

  历史上的格力,不应该被否定,而应该被赞扬。我们的市场经济初期,商业领域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先是虚假的东西充斥,然后是过于浮夸。而格力坚持主流,坚持真诚地对待顾客,坚持靠持续努力来建立顾客的信任,在那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何其珍贵!

  很多大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都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弄虚作假。人们会对领袖的“黑猫白猫论”断章取义来粉饰自己,此不赘言。中期,片面地使用规模经济理论,不断扩大产能、降低价格,进而倒逼供应链价格,结果降低品质、伤害品牌、赶走顾客。这是当前中国企业界的普遍性症结。

  这个很重要,要多说几句。在市场经济初期,各个行业普遍性地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领先企业顺理成章地执行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的策略并得以成功,因为这暗合了规模经济理论。但马歇尔先生在提出规模经济理论时,就讲明了该理论的存在前提“市场供不应求”。很多管理者都忽略了这个前提,一味地追逐规模经济。结果在市场逆转,供过于求之后,陷入了困境。规模经济变成了生产和采购的局部环节的规模经济,而在市场端变成了库存,反成了规模不经济。

  迫于出货的压力,又别无他法,只有祭出降价利器。不是一家如此,通常是行业的整体行为,所有的企业都竞相降价。一旦如此,企业就只能以更大规模进行生产,以求平衡价格下降幅度,就产生更大库存,然后更大幅度降价,形成恶性循环。这自然会倒逼供应链,迫使供应商也要降价。降价空间从何处来?当生产效率发挥到极致状态之后,“已经拧干了毛巾里的最后一滴水”,剩下的只能是降低品质。于是,我们在各个行业看到相同的现象:不顾外在市场格局的变化,集体采用规模经济策略,导致产能过剩、品质下降,集体陷入价格竞争的漩涡。再加上行政化的推波助澜,中国经济的转型困局就形成了。

  如果您需要专业广告服务,请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沟通!



 
QQ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QQ
咨询服务热线
136-5518-6050
诚挚期待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