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2013年,中国日化行业关注的那些事儿

发布:南京广告公司 | 时间:2013-12-25 09:44:51 | 热度:93
  时间如流水,2013蛇年就那样悄悄的溜走了,迎来了大家非常喜欢的“马到成功”。回首过去的一年,中国日化行虽然没有品牌上演IPO大戏,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营销From EMKT.com.cn大作,但在这一年,有家化“教父”葛文耀与平安信托“恩怨情仇”连续剧,有大手笔的“并购”、“联姻”,有韩后“小三体”爆红的鬼马传播,有“国礼”复兴成功的喜悦,有日化企业豪赌娱乐节目“博眼球、博销量”的联合演出,有让你意想不到的“质量门”、“虚假门”不断亮瞎你的眼……关注、记录2013年中国日化行业关注的那些事儿,客观评价那些事儿, 以便大家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与思考。  

  关注之一:家化“教父”葛文耀与平安信托恩怨情仇

  从2012年开始,新婚不到一年,上海家化葛文耀就与平安信托出现投资方向等许多“分歧”,一直“口水战”接连不断,至2013年5月免去葛文耀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到9月葛文耀“请辞”,期间和合纷争,一直脑到年底步入“后葛文耀时代”,这个事件在中国日化行业可谓风起云涌,让行业、媒体看够了戏。而上海家化承认24亿关联交易,葛文耀“愿负法律责任”的承诺,估计他们的恩怨情仇将在2014年持续上演。

  上海家化遭遇“资本劫”——靓眼联姻藏矛盾,产业资本争不休。对一家渴望做大的企业而言,资本可能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但也可能是一场劫难。“投资人”与“产业人”双方互不理解,目标互不一致,是矛盾不断,联姻注定难成美满姻缘的核心根源。

  上海家化“教父”葛文耀出局,无奈的妥协,注定的败局。实际上,矛盾的激化在二者联姻时就已注定。要“产业”还是要“资本”,这场对战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资本”与“产业”的内斗,关系如何调和?不仅葛文耀要反思,甚至所有企业家及主管部门都需要反思,也给中国日化行业留下了资本与产业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资本运作及风投投资是近几年化妆品行业的热点,日化企业如何获得资本,如何挑选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合作伙伴,实现与资本的完美对接,将是许多日化企业直面与思考的重大课题。  

  关注之二:嗳呵、美即“卖猪”与丸美身披LV“虎皮”

   2013年初,强生(中国)8亿元人民币收购“嗳呵”100%股权;7月,LV基金注资“丸美”1亿美元,成为“丸美”第二大股东;8月,欧莱雅集团宣布以65.38亿港元收购面膜大王美即控股(01633,HK)。2013年,中国品牌又多了几个“外嫁女”。中国本土日化品牌“被收购”的悲与喜同时再次上演:许多人再一次表现出惊呼、惋惜、忧虑、悲愤;也有一些人认为“卖猪”是一种“解脱”,不必太悲伤。

  近十年间,小护士、羽西、大宝、舒蕾、美涛、风影、顺爽、丁家宜等中国本土知名日化品牌纷纷被外资企业“招安”——“品牌,养不大的儿,当猪卖!”。民营老板拿着几十亿人民币,赶紧逃离这个“围城”。从这点来看,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卖品牌赚大把外币”未尝不是好事。再说,既然品牌如“猪”,卖了可以再“养”,民族品牌不会消失。品牌“收购”是市场行为,在欧美日经济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通过不断的整合、集约,才形成目前的巨无霸。因此,日化品牌“被收购”,不必太悲伤。

  当然,由于本土日化行业具有进入门槛低、品牌成立时间短、消费者对品牌忠实度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尤其难与国际品牌抗衡的特点,当本土知名品牌对品牌长远定位与发展信心严重缺失、遭遇发展“瓶颈”时,选择“外嫁”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外资“钟爱”收购国内知名日化品牌,其目的主要是:一是收购渠道、网络,为其迅速拓展中国市场服务;二是作为其产品或渠道“补缺”,为其形成大日化、形成综合竞争服务;三是收购后“雪藏”,直接消灭竞争对手。

  在未来10到30年,当中国日化企业社会化、市场化后,当中国经济走上“品牌化”道路时,那些练好基本功的中国本土日化“民族品牌”,必将成为有价值的品牌,也必定能够与洋品牌一决高低,从而彻底改变被围剿、被收购的命运。   

  关注之三:“国礼”效应,带动百雀羚等国货热销

  2013年3月,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将服装、蜀绣、百雀羚、阮氏珍珠等作为“国礼”赠于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一时间,“国礼”概念产品走俏,立刻在国内消费者之间掀起一股追捧国货的热潮。旋即,百雀羚抓住机遇进行大肆营销传播,品牌迅速蹿红,销售“逆袭”井喷,更有爆出其部分市场断货,其网络销量更是翻倍增加。于是,2013年“盈萃草本”化妆品成为国务院国宾礼第二家。

  如果您需要专业广告服务,请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沟通!



 
QQ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QQ
咨询服务热线
136-5518-6050
诚挚期待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