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不做品牌做销量” ?请问我可以骂人吗?

发布:南京广告公司 | 时间:2017-12-21 14:00:18 | 热度:98

 做咨询这些年,经常碰到有老板跟我聊了半天,然后很扭捏的提了这么个问题:   
  “您看我现在企业规模还不大,那种烧钱做品牌的方式不太适合我们,您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把销量快速做起来。”   


  还听到很多营销人这样的高论:   


  “如果在做品牌和做销量之间进行选择,我毫无疑问选择做销量。”


  “做品牌是做长线,做销量是做短线。”


  “做品牌太虚,还是先把业绩做起来最实在”


  “做品牌太慢,做销量更直接。”


  ……   


  每次听到这样的奇谈怪论

,都有一种骂人的冲动:   


  谁告诉你的做品牌一定要烧钱?   


  为什么做品牌会跟做销量会对立起来?   


  如果不能提升销量,那些个品牌工具那些个品牌方法还有啥卵用,留着自己YY?早就被淘汰了吧?


  “品牌无用论”和“渠道去中间化”,是中国营销界的两大主流谎言。当然表现形式不会这么赤裸裸,通常都是叫做“渠道扁平化”和“品牌务虚”论,或者“品牌不适合企业现状”论,迷惑了一批接一批的人。   


  近些年互联网的营销大环境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陈芝麻”被倒腾出来了,“品牌无用论”的烂谷子也再次被倒腾出来,还有人专门撰文“品牌忠诚度已死”。   


  拜托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不管是打造品牌的各个维度,还是衡量品牌价值的各个参数,压根就没有一个叫“品牌忠诚度”的指标。这位仁兄的品牌专业知识是跟师娘学的吧?   


  这种半吊子论调一直都有,什么“品牌美誉度”、“品牌愿景”,什么“是名牌但不是品牌”,都是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偶尔用来交流交流还行,真指望这个来做点实事,还是再好好去补补功课吧。


  在这些人眼里:做品牌是“有钱人”的玩法儿,做品牌就是做广告、搞宣传,找个形象代言人、拍条广告片、搞句品牌口号,或者说树立个高大上的形象,整套VI,导入个CIS什么的。   


  把自己不懂的东西,胡乱解释一通,树个“假靶子”,冲上去将之批倒批臭,然后再去兜售自己的想法。这种人,要么蠢要么坏。   


  鉴于当前营销界大范围存在对“品牌”的误解,有必要从源头说说品牌。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能够追溯的所有品牌起源都是关于“标记”的:   


  “张小泉”剪刀是叫张小泉的人做的剪刀,“王致和”臭豆腐是叫王致和的人做的臭豆腐,李记酒馆是老李家开的酒馆。   


  据说,品牌一词的英文BRAND,来自挪威文,原意是“牛屁股上的烙印”。烙上“TOM”就是TOM家的,烙上“张三”就是张三家的,南京设计公司,对于买牛的来说,意味着这牛有人负责,万一买回去发现不对,还能找到事主,心里踏实。   


  所以品牌最原始也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做区隔。   


  但现代营销学发现,这个“牛腚上的烙印”,作用还不仅仅于此:   


  我们做了N多的营销动作,用户购买或者没有购买我们的产品,他对我们产品的感受和体验,最后都会形成一种感知,进入到消费者头脑中。   


  科特勒说,“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承诺”,“虽然由企业的营销活动创建,但最终存在于消费者头脑中。它是植根于现实的感知实体,反映的是消费者的感知和习性。”   


  老苗将之总结为:品牌=企业(产品)承诺+消费者体验。套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品牌是产品(企业)与用户之间一切关系的总和。   


  也就是说,你所有关于消费者的营销动作都可以归为品牌动作,都是在“做品牌”。而不管你是否有意识的“做品牌”,只要你的产品被消费、被体验甚至被曝光,都会给消费者留下或深或浅的品牌印记。   


  我们做营销的喜欢说推力、拉力。叶大师(叶茂中)说:一个企业需要两个经销商,一个把产品铺到消费者面前,一个把产品铺到消费者心里。   


  凡是驱动渠道,使得产品流向消费者面前,使得他们获得购买机会的力量,我们都称之为推力,或者叫渠道推力;凡是驱动消费者来认知、消费和体验我们产品的力量,把产品“铺到消费者心里”,我们都称之为拉力,或者叫品牌拉力。   


  拉力和推力哪个更重要?这本身也是伪命题。   


  因为通常状况下,推力是维持渠道体系运营的基本保障,拉力是驱动市场前行的根本动力。你缺哪个哪个重要!   


  如果您需要专业广告服务,请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沟通!



 
QQ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QQ
咨询服务热线
136-5518-6050
诚挚期待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