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何重建公众信任,就成为今天中国乳品企业在经营当中的最大课题。做不到这一点,不要说赚钱,甚至连生存的问题可能都无法解决,否则,行业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企业就有可能会被误读、被错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众多区域型乳品企业已先后被各种“门”事件折腾得既劳民又伤财。
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也不难,首先是企业肯不肯花大成本去补齐自己产业链上的各个短板,让那些缺失的链条环节重新变得坚固起来。用长时间、花高成本、想各种心思,建立自己的垂直产业链模式,完成从奶牛品种培育、牧场建设、饲养模式,到牧草种植、防疫管理甚至到兽药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投入,现在似乎已经成为整个国内乳品行业的不二选择,不这样做,几乎就无法解决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看起来是有点“矫枉过正”,但事实上,既是对过去乳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各种“硬伤”的补课,也是在目前国内整个乳业及其相关环节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事实上,整个大乳品行业的不强、不规范、不完善、不科学、不系统等系统性问题如果无法解决,作为单个企业,只有走华山一条路,去主动弥补产业链条上的各种不足。想想看,如果奶农能自律、饲料没问题、生产企业能获得正常利润、销售环节不打价格战,整个大行业都能健康有序发展,何致于此?!
可惜,这只是美好的幻想,现实很残酷,所以,象飞鹤这样一批敢于正视问题、先于行业解决问题的有眼光的企业,现在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赢在品质、赢得信任。
要重建公众信任,还要主动和包括消费者、媒体、合作伙伴、行业专家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建立有效沟通,增进了解、关注和信任,也就是说,不但要做,还要说,还要让人看,最关键的是保持公开、透明,让人眼见为实。
这其中,目前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建立产品可追溯系统,一旦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就可以借助产品可追溯系统找到出问题的环节,这对消费者来说才是信心的保障。
试想一下如果你走进养殖场,每头奶牛的耳朵上都带着一块电子“身份证”。通过这个电子身份识别系统,奶牛进入挤奶厅时,有专门仪器扫描识别卡,记录每头奶牛的上工时间和奶量,进行精准的奶质监控。而RFID还记录着每头奶牛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史、来源地区等均记录备案,你的每一盒牛奶都可以查到源头和过程,这样精确的追踪系统,消费者怎么会不放心呢?
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把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努力变得可感知、可信任,让牧场和消费者的距离变得最短、最透明,这不仅是追踪品质事故的好方法,更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让消费者重新信任企业的好办法。那种一出问题就“捂盖子”、靠搞所谓危机公关来灭火的做法,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乳品企业万万不可用这种手段来对付今天的消费者。要知道,化解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证明自己血管里流淌的是真正的道德血液。
毋庸置疑,在这一轮的乳品洗牌运动中,国内企业已经处于下风。现在,是到了该证明自己的努力的时候了,谁能用实际行动重获公众的信任,谁就能赢得明天的市场。【李志起:CBCT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董事长,著名财经观察家、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实战大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客座教授、科特勒中国营销最佳精英大奖获得者、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品牌中国十大专家人物,任多家著名财经媒体顾问及专栏作家,在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品牌管理及营销咨询、投资创业等领域拥有精深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李志起先生及其团队先后服务过国内外100多家著名品牌,广泛涉及消费品、食品饮料、农业、汽车、金融、旅游、医药等行业。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战略新品运营理论”、“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
阅读链接:飞鹤乳业:全产业链下的“金蛋”
中国经营报 赵正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中国乳业的分水岭,之前行业一直都显得比较健康和稳定,但之后就问题不断:饲料门、激素门等丑闻接连出现,公众对中国乳业的信任也达到最低点。中国乳业的质量安全问题来源于奶源管理,而“三聚氰胺事件”就凸显了乳业在奶源管理上的混乱。从散户养牛到奶贩子收奶的环节,乳品企业没有办法掌控,于是在收奶环节,牛奶掺假就成为行业性的问题。
如果您需要专业广告服务,请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沟通!